一项针对罗马尼亚孤儿院的长期追踪研究指出,孩童时期的压力,会反映在他们的DNA中。在公立孤儿院中长大的小孩,和在领养家庭长大的小孩相比,有较短的端粒(telomeres)。端粒是段位于染色体末端,不带有遗传讯息的缓冲区域,能在细胞分裂时,保护带有遗传讯息的DNA不会缺失。端粒在每次细胞分裂时会些微的缩短(编:短到无法保护带有遗传讯息的DNA时,便会有些问题产生),但压力也会使它缩短。较短的端粒和许多成年后的疾病有关,像是糖尿病或老年痴呆。
这项研究是「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首都)早期疗愈计画(Bucharest Early Intervention Project)」的一部分,自2000年起,比较在孤儿院及领养家庭长大的孤儿,发育及健康状况。这两种环境具有不同的压力,孩童在领养家庭能得到较多的注意,及较好的照顾。
这项计画实行时,公立育幼院在罗马尼亚境内仍非常普遍,该计画还特别规划了一套孤儿照顾机制。研究追踪136名6~30个月大的孤儿,其中随机的一半孤儿,被安排到领养家庭;另一半则留在孤儿院。研究人员在孤儿6~10岁间,收集DNA样本,并测量端粒长度。结果显示,孤儿在4岁半前,如果有较多时间比例生活在孤儿院中,则端粒长度较短。
纽奥良杜兰大学的临床精神科医生,也是该研究团队成员之一的Stacy Drury说:「育幼机构对孩童的照顾,其影响扩及分子层次。」
其他研究也从孩童时期有压力经验的成人中,发现较短的端粒长度,但对孩童的端粒生物学研究,仍是新的研究领域。哈佛医学院,资深的小儿科医师Charles Nelso解释:Drury的团队目前无法将该结果,和不生活在育幼机构的孩童做比较,因为仍缺乏孩童时期端粒长度的基准。
研究团队认为,有许多观点支持,孤儿从孤儿院转至领养家庭,健康可以获得改善。但是否孩童的端粒就会重新增长?虽然端粒会随着年纪缩短,但它可以借着端粒酶(telomerase)的作用延长。
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Iiris Hovatta表示,减短的端粒并不是永久的:「研究发现,一些成人的端粒会在一段时间过后延长,而且这倾向发生在一开始端粒较短的个体身上。 」
端粒减短速度较一般情况快,可能是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的机制,一些在基因上的化学修饰,而非更改基因序列;以及端粒是否会再度延长。这些问题或许很快的就会被Drury的团队解答,他们上周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资助,得以进行后续的研究,让我们了解短的端粒是不良健康状况的因还是果。
<p><a href="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11/05/news298-i1.0.jpg"><img class="alignleft size-full wp-image-54815" title="news298-i1.0" src="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11/05/news298-i1.0.jpg" alt="" width="260" height="166" /></a>一项针对罗马尼亚孤儿院的长期追踪研究指出,孩童时期的压力,会反映在他们的DNA中。在公立孤儿院中长大的小孩,和在领养家庭长大的小孩相比,有较短的端粒(telomeres)。端粒是段位于染色体末端,不带有遗传讯息的缓冲区域,能在细胞分裂时,保护带有遗传讯息的DNA不会缺失。端粒在每次细胞分裂时会些微的缩短(编:短到无法保护带有遗传讯息的DNA时,便会有些问题产生),但压力也会使它缩短。较短的端粒和许多成年后的疾病有关,像是糖尿病或老年痴呆。</p> <p>这项研究是「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首都)早期疗愈计画(Bucharest Early Intervention Project)」的一部分,自2000年起,比较在孤儿院及领养家庭长大的孤儿,发育及健康状况。这两种环境具有不同的压力,孩童在领养家庭能得到较多的注意,及较好的照顾。</p> <p>这项计画实行时,公立育幼院在罗马尼亚境内仍非常普遍,该计画还特别规划了一套孤儿照顾机制。研究追踪136名6~30个月大的孤儿,其中随机的一半孤儿,被安排到领养家庭;另一半则留在孤儿院。研究人员在孤儿6~10岁间,收集DNA样本,并测量端粒长度。结果显示,孤儿在4岁半前,如果有较多时间比例生活在孤儿院中,则端粒长度较短。</p> <p>纽奥良杜兰大学的临床精神科医生,也是该研究团队成员之一的Stacy Drury说:「育幼机构对孩童的照顾,其影响扩及分子层次。」</p> <p>其他研究也从孩童时期有压力经验的成人中,发现较短的端粒长度,但对孩童的端粒生物学研究,仍是新的研究领域。哈佛医学院,资深的小儿科医师Charles Nelso解释:Drury的团队目前无法将该结果,和不生活在育幼机构的孩童做比较,因为仍缺乏孩童时期端粒长度的基准。</p> <p>研究团队认为,有许多观点支持,孤儿从孤儿院转至领养家庭,健康可以获得改善。但是否孩童的端粒就会重新增长?虽然端粒会随着年纪缩短,但它可以借着端粒酶(telomerase)的作用延长。</p> <p>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Iiris Hovatta表示,减短的端粒并不是永久的:「研究发现,一些成人的端粒会在一段时间过后延长,而且这倾向发生在一开始端粒较短的个体身上。 」</p> <p>端粒减短速度较一般情况快,可能是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的机制,一些在基因上的化学修饰,而非更改基因序列;以及端粒是否会再度延长。这些问题或许很快的就会被Drury的团队解答,他们上周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资助,得以进行后续的研究,让我们了解短的端粒是不良健康状况的因还是果。</p> <p><div class="editorsource"></p> <p>本文來自<a href="http://pansci.tw/archives/4079" target="_blank"><strong>PanSci泛科学网</strong></a>,作者为 <em></em><em><a title="逆旅" href="http://pansci.tw/members/zygoptera/">逆旅</a></em></p> <p><a href="http://www.nature.com/mp/journal/vaop/ncurrent/full/mp201153a.html" target="_blank">《分子精神病学》5月17日论文摘要</a></p> <p><div><a href="http://www.science360.gov" target="_blank" style="margin-right:15px"><img src="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themes/isongshu/images/sci360.jpg"></a><a href="http://pansci.tw/" target="_blank" style="margin-right:15px"><img src="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11/04/pansci-logo-150_75.png"></a></div></div><div style="margin: 10px 0pt; font-size: 13px; padding: 8px; border: 1px solid rgb(255, 174, 79); background: none repeat scroll 0pt 0pt rgb(255, 246, 207); color: rgb(120, 120, 120);"><a href="http://songshuhui.net/contribute">想分享科技新鲜事,跟大伙儿谈论热点话题背后的科学?却懒得写长文章,或不知怎么参与?现在可以编译短文或写原创小文章,投稿给资讯频道,与大家共享信息。 详情 >></a></div></p>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