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球菌,我蹲下去鼓起双腮;讲到杆菌,就做一个跳水准备姿势;讲到弧形菌,几乎扭了腰;讲到螺旋菌,我的两条腿编上了蒜辫子,学生不敢看;讲到有鞭毛的细菌可以移动,我翩翩起舞;讲到细菌分裂,正要把自己扯成两半儿,下课铃响了。”
这是王小波在《三十而立》中塑造的王二,一位负责任的生物老师,上得极为卖力的一堂微生物课。我要说,第四期小姬看片会上,我又看见他了。
“为什么要有鸵鸟的奔跑片段?”他情不自禁夸奖了片中那只富有镜头感的鸵鸟演员,就呼哧呼哧跑起来,真格地,有节律地缩着脑袋,“因为鸵鸟和恐龙奔跑时都是同样的……优雅。”
Sorry,错了,这里是古生物课。时间已经是11年后,主讲人是4年后才将而立的邢立达。
————————————还谁不会用分割线呢?————————————
小姬:本科不是学这个吧?
老邢:第一句就开始揭露我了。
小姬:以前学什么?
老邢:本科修金融。
小姬:为什么要研究恐龙?
老邢:研究生读了恐龙。
小姬:为什么转行业?
老邢:学金融是家长所迫……
小姬:怎么想要学恐龙?
老邢:学恐龙是一直的兴趣。
小姬:这些标本是不是过一会儿展示?
老邢:先介绍一下吧。
小姬:能告诉我值多少钱?
老邢:这个是还没有发表的标本。
小姬:真货?
老邢:假的。
小姬:假的你有脸带过来?
老邢:《侏罗纪公园》里有一种小型的恐龙,生有大爪子,跳上去抠啊、抠啊,特别凶的那个。我们最近在甘肃,发现了它的脚印。恰好是两趾着地,另外抬起的大趾,只保留了尾部的小小的圆圆的肉垫。
在很多科学媒体上,会看到很多画的复原图,最初都是来自合理想象和推理。但后来发现的化石,往往可以证明合理的推理。古生物的魅力就在于不断猜想、实现和纠正,这一共性,也是古生物学也成为科学思维一分子的原因。
毕竟古生物学在科学中,还是属于比较边缘的部分,偏重形态描述。比方说,我S后,骨骼分在两个地方,一半受到严重的挤压,一边没有,它们就很可能被古生物学家命名为两个属,成了不同的物种,所以从这点看来,古生物学有时候相当不靠谱。
在现实里,恐龙也是有小有大……
小姬:我越来越不理解,为什么要研究这么不靠谱的东西?
老邢:好玩呐!画人不容易,画鬼还不容易嘛?
小姬:还有要留到片子过后讲的东西吗?
老邢:没啦!
(小姬拿起另外一块小些的化石)
老邢:这个是比较小的恐龙的脚印。
小姬:为什么这么小?
老邢:这个……
小姬:为什么这么小呢?(继续追问)
老邢:因为这恐龙不大!(利落干脆)
(全场笑。幕落。影片放映开始。)
————————————分割线真好用啊真好用————————————
表演嘉宾是张玮玮,创作《米店》的张玮玮。小姬介绍他:张玮玮是松鼠的朋友,他的气场跟松鼠会很合。
历史性画面:小姬为张玮玮举话筒
他没有那些歌手惯常的互动伎俩,只是一首首地唱歌。一共唱了4首,没有悬念的《米店》、意外惊喜的《眼望着北方》、据说流氓的《李伯伯》,还有一首节奏轻快的新歌,写给相交10年的兄弟。
一周前,某门户网站做了号称“史上最长的张玮玮访谈”,访谈里他说:十年了,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淡淡一句,10年的辛酸苦乐尽收其中。看片会现场,唱罢他又说:“你终将成为你理想成为的人。”
透露点背后的故事吧。回去的路上,和另一位松鼠,前资深科学记者吴欧聊了很多,她说起她认识的那个邢立达:“办公室里全是化石,和一张小床。”一位学金融的年轻人,闯进另一片遥远的领域,尚没有获得理想的博士学位,却赢得了专业领域内老先生们的一致评价:“这孩子不错。”
小姬说,张玮玮的声音能带我们去很远的地方。
要去到哪里?这个午后,我们去侏罗纪吧。
化石后来被拿了我们旁边的空桌上,借故在旁逡巡不去,摸来摸去屡次得手。用余秋雨老师的话说:一下子触摸到千万年前的沧桑和厚重,云云。
小姬在海报帖里说:“如果小行星没有撞地球,这群XXXXXL号的生物也许就会坐在奇遇咖啡讨论科学,讨论进化的意义——进化需要勇气,跟松鼠们一起,在你自己科学DNA改造的道路上大踏步的前进吧!”
还好,现在是我们,原子们恰好构成了我们,坐在这间咖啡馆中,看传说的速龙对决怪物甲龙,看著名的暴龙遇上巨大的三角龙,恐龙世界的巅峰之战,在我们面前重演了。
感谢生物力学、电脑图像和特效:利角、液压颌、棒形的尾部,还有剃刀般锋利的爪,吃喝谈笑间,真实的猎物在我们面前被模拟的恐龙撕裂。(严重表扬看片会现场同学,集体展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有个现象挺值得玩味:许多意义深远影响广泛的事件或事物,却往往有一个无关主旨、意料之外的源头。比如饭岛爱,这位据称“永远活在很多人的硬盘里”的另类女神,其实更多人第一次听说她的名字,是因为李宗盛的一曲口水歌《最近比较烦》。
又比如,对于大多数的我们,对恐龙这种古生物的认知,其实是来自一部商业性质的电影,你知道,我在说耳熟能详的《侏罗纪公园》。
台上台下,邢立达都不断强调:侏罗纪太给人误导了。(咔咔,台下帮腔的还有吴欧~)
YY:从专业角度看,这部电影是不是该out?
邢立达:即使从半专业角度,这部电影也该out。
比如恐龙的个头大小。在普遍的印象中,恐龙总是庞然大物,可以有十二层楼高的腕龙,相信是很多专业之外的人心目中标准的恐龙模样。在电影中,就是这头大家伙杀了S胖子——但事实上,腕龙是一种植食性的恐龙,理论上不会出现这样杀戮的状态。
再比如关于恐龙的复制。自电影《侏罗纪公园》第一部上映以来,已经有报道“在恐龙骨中发现DNA并提取出来”,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也只发现了极微量的过去特别长的分子链中很短的分子束。
电影中,一种会喷射毒液的小型恐龙——双嵴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真正的双嵴龙是相当大型的家伙,体长可达6米。
不只呢。其实,电影中出现的恐龙大部分并不是生活在侏罗纪,他们都是生活在白垩纪末期的恐龙。影片的主人公霸王龙和迅猛龙是在白垩纪繁盛的肉食恐龙,那个长得像犀牛的三角龙也是生活在白垩纪的恐龙。影片中只有那个脖子很长的食草恐龙梁龙才是在侏罗纪出现并繁盛的。
……
两位小朋友合影:一位伟人说过:“科学要从娃娃抓起”
看片会后,《侏罗纪公园》在恐龙话题讨论里,是否该告一段落了?就像有人评论王小波的小说:“年轻时他用有趣吸引你写作,用智力蛊惑你蔑视,估计过两年会忘掉他。”在某些特定的关卡,我们需要一位引路者,然而终有一天,我们或许就要与其作别,继续向前。
现在进入提问时间:
(注:以下两枚问题,邢立达本人都赞叹:“很好的问题!”“哎呀吗呀~”南方小伙冒出了东北腔……)
Q:生态学上有所谓趋同进化,就是不同种类的生物在同一生态位生存,由于承受相同的自然选择压力,所以会向同一个方向进化,甚至会长得很像。那么你的飞龙头上有帆鸟也是飞的 为什么头上就没有帆呢?(来自松鼠的朋友栩栩)
A:嗯,很好的问题。这都是因为鸟儿有飞羽,飞羽等羽毛能够非常高效的控制飞行。翼龙没有羽毛,只有毛,只有翼膜,翼膜机动性肯定没有飞羽灵活,所以它可能需要发展一些另外的手段来弥补,比如头帆(夸张脊冠的一种)。
Q:经历了这么多年,那些脚印如何保存下来?(来自那位从天津赶来的妈妈)
A:我还可以同时回答“为什么骨骼化石和足迹化石不会在同一处”。
恐龙的足迹在一般情况下是很难保存下来。比如,在干硬的地面上,恐龙走过后只能留下浅浅的印痕,很快便消失了;在过软的地面上,恐龙足迹会很快被周围流动的泥沙埋没;只有在泥沙的温度、粘度、颗粒度都很适当的地面,恐龙足迹才能被保留下来,而且,这些足迹要及时地被外来物所覆盖,这个及时是指“足迹比较成型”的时候(时间取决于具体的气温、泥土的湿润程度),过早或过晚都不能形成足迹化石。
而骨骼化石和足迹化石的保存条件并不一致,骨骼化石大都需要非常快的被沉积物覆盖,与外界隔绝。
相比之下,足迹化石形成的条件要求更高,因此也更少。
小苗苗:速龙、甲龙、暴龙、三角龙,哪个最厉害?
邢立达:暴龙。
小姬:你就这么简单敷衍他了?
邢立达:你看,他很满意。
————————————啦啦啦,不小心又冒出来的分割线——————————
邢立达在提问前强调:“两个问题不能问,一是恐龙灭绝原因,二是恐龙能不能克隆。”
宇宙、大脑、弦理论……这次是恐龙,看片会再次染指一个充满未知、无法定论的问题。
那,我们能确认的还有什么呢?王小波的黄金年代在11年前。张玮玮长邢立达6岁。侏罗纪比2008年12月28号的小姬看片会早了6500万到21500万年。
啦啦啦,我又在牵强附会,又忍不住自作多情:这化石,这恐龙,这侏罗纪,是否都只是上苍埋下的一处伏笔,只为静静等待,等待一个不同的时代和两个好玩的人,焕发出无数可能,如瓦力和伊娃在太空船外穿梭出的两道光影线,都在今天,这个略带阴霾的午后,从奇遇咖啡馆始发,交织着穿越去侏罗纪,在那里吻合成一则喜谶——
再穿越回来,听这咖啡馆里不时爆出会心的笑声和感叹:“这些科学家和实验,都好有喜感噢!”
新年啦,新年快乐。
邢立达和钱烈宪:据说是失散多年的松鼠兄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