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于性别,有关于时间
2010年1月26日,5位女科学家获得了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她们是:于吉红、曾凡一、蒋澄宇、李宝会、李小英(排名无分先后)。
她们以一种特殊方式引发我们的尊敬:是的,这份尊敬无关于性别,有关于时间。
她们需要压缩自己在梳妆台前、厨房中、育婴房里的时间,去观察显微镜、演算数学公式、做实验记录和撰写论文。
对于这样的她们,致敬可以有各种方式,颁奖是其中一种。
这世界上本无所谓性别,说的人多了,也就成了性别。
达尔文老爷爷可能会同意以上说法的前半段,但一定会斩钉截铁地质疑后半段,嗯,他的理由不外乎:性别乃演化而来,和说不说有什么关系?
Exactly right,不过达尔文爷爷可能无法预知这个世界已经演化到有点复杂得过分了。
几天来,网路上某律师要求撤改16个汉字、认为它们有侮辱女性嫌疑的新闻沸沸扬扬,我们好奇地点进去一看,发现“革新派”给出的理由是,触目惊心的女字偏旁竖立在贬义字的一侧,从小就给孩子造成了“很…很……”的印象。
当然,汉字是不可能因为这么一个不靠谱的建议而大肆变更的,女性们自己也没有觉得这改一改会对衣食住行产生影响,所以喧嚣之后律师未必名垂,地球照样自西向东。但,由此事,足见“性别”被说出来的可能性有多么大:如果它被说了,而且被说得让人在意了,就会成为一个问题。
哈佛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2005年1月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说了一句“先天性别差异可能是导致女性在科学领域建树甚少的原因”,这言论旋即引起众怒,成为他不得不在次年任期满后赶紧离职的重要原因,更具讽刺意义的是,萨默斯的继任者德鲁•福斯特是一位在生物意义上货真价实的女性,而且她是哈佛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校长。
萨校长的口误至少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事实:当下,关于女性价值,关于性别不平等……最容易引起的一种争端来自科研领域,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女性适合不适合搞科研”“女性不适合搞哪些科研”之类讨论浮出水面,在公众视听范围内折腾一番。2009年3月份,一项来自的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报告再次激起千层浪,康奈尔大学的Stephen J. Ceci等人综合分析了25年来有关男女在数学能力差异上的研究,认为是一些与能力无关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女性为什么不选择物理学家或者工程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其实,激素、大脑、性别等生物学因素并不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男性虽然在空间测试能力上的得分要好于女性,但这不足以解释为什么女性较少从事与高级数学有关的工作。起主导作用的是职业偏好和对生活方式的选择,首先,与男性相比,女性能投入到工作中的时间更受限,其次,数学能力强的女性比男性有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更多的职业选择,比如律师之类工作时间较为灵活的职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活跃在相关领域的女性以一种特殊方式引发起我们的尊敬:是的,这份尊敬无关于性别,而仅仅是,有关于时间。
她们需要压缩自己在梳妆台前、厨房中、育婴房里的时间,去观察显微镜、演算数学公式、做实验记录和撰写论文。
对于这样的她们,致敬可以有各种方式,颁奖是其中一种。
1998年,欧莱雅-教科文组织启动了“妇女与科学”方案,迄今全世界已经有500余位女性研究者得益,分享了137项国际奖学金和500多项国家奖学金,共计57位女性科学家获得了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而在中国,从2004年开始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到今年为止也已经举办到了第六个年头,本次评审委员会按照数理科学组、化学与环境科学组、地球科学组、生命科学组、医药卫生组、技术科学组等6个学科组对候选人材料进行审阅和讨论,确定于吉红、蒋澄宇、曾凡一、李宝会、李小英五位成为本年度的入选者。2010年1月26日下午,她们中的一位将被授予这个殊荣。去年,松鼠会小如同学曾以《女科学家,可以更美的……》为题对上届获奖者做了贴身紧逼式报道,今年我们会继续关注这一事件,接下去陆续释放此次入选女科学家的个人专访或介绍文章,敬请期待。(by 庄)
【文章释放顺序】
1、于吉红:我喜欢一切美的事物 作者:小如
2、曾凡一:研究细胞的歌手 作者:赵大伟
3、蒋澄宇:从事科研是很自然的事 作者:张乔
4、李宝会:高分子游戏怎么玩 作者:小庄
5、李小英:量子向我们展示别样的世界观 作者:桂祺莹
背景介绍: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共同设立,旨在表彰奖励在科学领域取得重大和创新性科技成果的女性青年科技工作者,激励广大女性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鼓励引导更多的女性从事自然科学工作。该奖每年评选一次,从今年起获奖者年龄不超过45周岁,名额不超过6名,其中至少1名为在西部地区工作的女性科技工作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