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4日星期六

发现一个有六个行星的恒星系统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2月初宣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个多行星系统——Kepler 11,距离地球2000光年,拥有6颗行星。这个行星系统已经得到确认,每颗行星的质量、大小和轨道都已经基本弄清楚了,这个链接可以查到具体数据。6颗行星的轨道半径全部比金星轨道小,其中5颗的轨道更是比水星还小。这6颗行星全都比地球大,不论是质量还是大小,而且没有一颗处在星体表面能够存在液态水的宜居带内。它们的表面情况如何,现在还只能猜测,观测不到。

其次,除了Kepler 11外,此次还公布了大量候选行星的数据。这些行星才需要进一步观测才能确认。在这批候选行星里面,有54颗位于各自恒星的宜居带内,其中又有5颗大小与地球相似。这些发布的信息基于开普勒太空望远镜2009年5月12日至9月17日,对超过15万6千颗恒星进行观测的数据,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视野涵盖了约1/400的全天(全天,即白天+夜晚的全部。在太空里没有空气,是没有白天和夜晚的概念的)。开普勒望远镜通过观察行星经过恒星时导致的恒星亮度降低,来寻找行星的蛛丝马迹。

多行星系统其实并不罕见,在已经确认的408个外星行星系统中,拥有多颗行星的就有50个。这些系统大都拥有3-4颗已知行星,最多的已知有6颗,不只是Kepler 11,还有另外一个系统。当然Kepler 11确实非常特殊,因为这6颗行星全都会发生凌星现象,这是前所未有的。


<p><a href="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11/02/pia13833-640.jpg"><img class="alignnone size-full wp-image-50072" title="pia13833-640" src="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11/02/pia13833-640.jpg" alt="" width="576" height="315" /></a></p> <p>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2月初宣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一个多行星系统——Kepler 11,距离地球2000光年,拥有6颗行星。这个行星系统已经得到确认,每颗行星的质量、大小和轨道都已经基本弄清楚了,<a href="http://exoplanet.eu/star.php?st=Kepler-11" target="_blank">这个链接</a>可以查到具体数据。6颗行星的轨道半径全部比金星轨道小,其中5颗的轨道更是比水星还小。这6颗行星全都比地球大,不论是质量还是大小,而且没有一颗处在星体表面能够存在液态水的宜居带内。它们的表面情况如何,现在还只能猜测,观测不到。</p> <p>其次,除了Kepler 11外,此次还公布了大量候选行星的数据。这些行星才需要进一步观测才能确认。在这批候选行星里面,有54颗位于各自恒星的宜居带内,其中又有5颗大小与地球相似。这些发布的信息基于开普勒太空望远镜2009年5月12日至9月17日,对超过15万6千颗恒星进行观测的数据,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视野涵盖了约1/400的全天(全天,即白天+夜晚的全部。在太空里没有空气,是没有白天和夜晚的概念的)。开普勒望远镜通过观察行星经过恒星时导致的恒星亮度降低,来寻找行星的蛛丝马迹。</p> <p>多行星系统其实并不罕见,在已经确认的408个外星行星系统中,拥有多颗行星的就有50个。这些系统大都拥有3-4颗已知行星,最多的已知有6颗,不只是Kepler 11,还有另外一个系统。当然Kepler 11确实非常特殊,因为这6颗行星全都会发生凌星现象,这是前所未有的。<br /> <div class="editornote"><p></p></div><br /> <div class="editorsource"></p> <p>来源:<a href="http://kepler.nasa.gov/news/index.cfm?FuseAction=ShowNews&NewsID=98" target="_blank">NASA网站2月2日报道</a>、<a href="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70/n7332/full/nature09760.html" target="_blank">《自然》2月3日论文</a></p> <p><a href="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author/steed" target="_blank">steed</a>、<a href="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author/SunZhengfan" target="_blank">老孙</a> 审稿</p> <p><div><a href="http://www.science360.gov" target="_blank" style="margin-right:15px"><img src="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themes/isongshu/images/sci360.jpg"></a><a href="http://pansci.tw/" target="_blank" style="margin-right:15px"><img src="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11/04/pansci-logo-150_75.png"></a></div></div><div style="margin: 10px 0pt; font-size: 13px; padding: 8px; border: 1px solid rgb(255, 174, 79); background: none repeat scroll 0pt 0pt rgb(255, 246, 207); color: rgb(120, 120, 120);"><a href="http://songshuhui.net/contribute">想分享科技新鲜事,跟大伙儿谈论热点话题背后的科学?却懒得写长文章,或不知怎么参与?现在可以编译短文或写原创小文章,投稿给资讯频道,与大家共享信息。  详情 >></a></div></p>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