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警系统到底是不是我们的一棵救命稻草?能够发挥多少的功力?目前有很多人在吵吵诸如国家为什么不建立有效的地震预警系统,我们需要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
小屁牛同学已经很客观地介绍了一下地震预警系统,这里就是做一些补充。
目前世界上建立的地震预警系统主要有这么几个,墨西哥城地震预警系统SAS(Seismic Alarm System),日本的地震早期预警系统EEW(Earthquake Early Warning),罗马尼亚地震即时预警系统,美国加州的地震预警系统CISN(California Integrated Seismic Network),此外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哥斯达黎加、台湾、立陶宛、伊朗等地也都建立了自己局部的地震预警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这里面只有墨西哥城的SAS系统是直接面向公众的一个地震预警系统。简单点说,就是说当地震来临的时候,只有这个系统是直接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通过电台、电视、手机等手段让民众第一时间得知。而其他的大部分预警系统主要是面对政府相关部门或者大型公众设备,水坝、核电站、高速铁路等,而从政府部门反应到发布到公众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反应很容易就耽搁掉好不容易赢得的几秒救命的时间。
为什么大部分的地震预警系统不直接面向公众?这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地震预警系统仍然处于摇篮阶段,虽然它很有效,但是毕竟它处于还研究阶段,还需要提高它的准确性和速度。
由于对数据的分析时间太短,获得的数据不完整等等很多问题,导致误报的可能性很大。日本的EEW系统和墨西哥的SAS都证明存在误报现象。要知道,作为社会影响重大的地震,一次误报会造成巨大社会恐慌和损失;更严重的是,误报会严重伤害地震局、政府的公信力,就像小时候听过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一样,地震局误报几次,将来即便是预报正确,民众也不相信了,这才是最可怕的。
小屁牛的文章中已经提到了,这个系统的先天不足在于,越是地面运动强烈的极震区,能够提供的预警时间越短,那些对预警需要并不是很强烈的地区,反而能够获得更长的预警时间。地震地点太近的话,很多时候预警是来不及反应的 。2004年日本中部有一次6.5级的地震。当时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向该地区的一列高速火车发出预警警报,火车大幅减速,结果因为时间太短,结果火车还是出轨了。这就说明了我们还需要更快的分析时间,更快的反应速度,才能有效地发出预警。
地震预警系统的基础是庞大而密集的地震台网,其数目越大,获得的资料越丰富,震中和震级的计算越准确,预警也越迅速。而我国的这项基础工作还有待完善,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数字台网建设不足。以强震台为例,日本的覆盖密度为1323台/万平方公里,美国为53台/万平方公里,而我国为0.3台/万平方公里。而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
最后就是小屁牛文章中提到的一个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在昂贵的基础建设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中做出最好的分配,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