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后定有大疫”,这句古训在很多现代自然灾害后并不一定成立,因为医疗的进步,防疫意识的提高和措施的实施,很多传染病都能被遏制。但地震后,因为输水和排水系统的破坏,饮用水短缺,垃圾污水堆积,灾民集中生活,加上心理精神的冲击,身体抵抗能力下降,这些因素都为传染病提供了可乘之机。
从1999年8月土耳其地震后的经验看,主要的疾病是和腹泻相关的传染病,在这些腹泻疾病中,主要的是志贺氏杆菌感染引发的腹泻,就是常说的痢疾。从土耳其地震后总结的经验看,腹泻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即使是志贺氏杆菌感染,也是多个不同亚型同时在不同的地方出现,很难找到一个很固定的规律。但无疑建立一个疾病监控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也为日后的灾害疾病防疫提供数据和经验。
腹泻相关疾病的预防说起来很简单,就是频繁有效的洗手,但在供水系统被地震破坏后,洗手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不知道人们在运送物资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灾区也非常需要消毒纸巾之类的消毒用品。当然也需要对垃圾和污水的消毒处理,这些工作都应该提早进行,我对灾害处理是个外行,这些只是些担心,我想这也一定是灾害防治的操作规程之一。
这是一小段对志贺氏菌痢疾的描述:“志贺氏菌属(Shigella) 的细菌(通称痢疾杆菌),是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临床上能引起痢疾症状的病原生物很多,有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还有阿米巴原虫、鞭 毛虫、以及病毒等均可引起人类痢疾,其中以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人类对痢疾杆菌有很高的易感性。在幼儿可引起急性中毒性菌痢,死亡率甚高”。
另外,地震后还有一些其他疾病容易造成流行,例如结核杆菌感染,主要是肺结核,肝炎的流行,等等,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医疗工作者们的工作应该逐步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
从过去世界各地的地震后疾病流行情况分析,地震后最主要的传染病大多是通过水传播的疾病,加强对饮用水的严格监控是很重要的,我想灾区也很需要水过滤和净化装置。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