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7日星期四

[特别专题]如何写一篇科学随笔

如何写一篇科学随笔——内有张开大嘴的《肉蒲团》

文/拇姬(作者为科学松鼠会成员,果壳网主编)

我是一个文科生,没有接受过正式的科学训练,也没什么直接进行科学写作的经验,倒是写过小说(看标题就知道了,“内有张开大嘴的”源于冯内古特的《冠军早餐》)……让我来说这个话题,其实有点怪怪的。以下内容都来自我的编辑职业经验。从理论上说,这些经验仅对我个人及我的合作者有效。不过,如果能为其他作者,特别是刚入行的科学作者提供些许借鉴,也是一件幸事。

1、受众

科学传播不是自娱自乐。一个科学作者写出了一篇科学文章(科学随笔),如同制造了一件产品,当它进入消费环节,被别人使用之后,价值才体现出来。如何顺利地让这些产品的价值得以体现?要注意的无非是“二有”:有用和有趣。对于“(在某个具体领域中相对而言)较低年级”的读者来说,帮助他们获得新知,解答疑惑,是为有用;对另外一些读者来说,将科学信息、科学描述略加改造,使之具备一定的(广义的)娱乐属性,是为有趣。

实际上,有用和有趣所针对的不仅仅是科学传播,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覆盖了所有信息的传播过程。我们打开电视、收音机或者报刊,所看到的那些值得关注的信息,大体上都包含在这两个方向之内。接下来的讨论,将以此作为基本出发点。

2、科学随笔

从文体的角度而言,科学随笔是什么?其实科学随笔不是“随笔”,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说明文——科学说明文。所以,科学随笔大抵要遵循说明文的规则和要求。我们必须明白这一点。

以科学松鼠会的Dr.U征文为例。这个活动的要求“将问题理解透,再用通俗有趣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要求。结果,很多作者将“通俗有趣”理解成了科幻小说……当然,这不是说科学写作不能写成其他类型的文体。

3、文献

科学写作和其他类型的写作最核心的差异在于,前者必须提供切实可考的信息。其所述内容必须有所依据。这种可考信息的传达,往往是判定一篇科学随笔好还是坏的核心标准。所以,是否知道在哪里可以查找到相关信息,是否有快速有效的获得这些信息是科学写作的关键准备。因为科学作者所做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把这些信息传达出来。

我这里说的是“可考”的信息,而非“可靠”的。事实上,我并不认为科学传播一定要传播“正确的”信息,我们也大可以讨论些“不正确的”信息——被歪曲了的、传说中的、存在错讹的、似是而非的、陈旧的、完全胡说八道的信息——只是,在提及这些信息的时候,强调它们的“不正确”属性即可。这些“不正确”有时会成为一种调节气氛的手段,有时也可以成为传播的主题——告诉大家“谬误是什么”。

4、写作的内容

4.1、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选题?

刚开始尝试参与科学传播工作的人,往往会犯一个错误,即仅从自己的专业立场出发,来从事科学传播工作。这个错误往往表现为:1、将作者自己的兴趣点等同于读者的兴趣点;2、致力于介绍本领域内的前沿成果、最新发现。

我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一直会强调“所有新闻都是科学新闻”。在可能的情况下,我总是会避免在“科学新闻”内部寻找科学传播的切入点;而是从其他方面来引入科学。事实上,科学传播是“传播”的一个类型,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最好能多了解一些“别人在传播什么”。

大致来说,存在三条途径:

4.1.1、首先是新闻热点。

正如我在前面所述,“所有新闻都是科学新闻”。理论上说,所有新闻当中都可以找到科学传播的切入点——当然,要不要这么做,值不值得这么做,也是需要考量的问题。新闻事实本身,是第一落点;新闻事实的延伸内容,是第二落点。即使科学和第一落点无关,也肯定可以被塞进第二落点,甚至是新闻中提及的某个细节。事实上,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由头、一个引子,把读者的目光拉到自己的文章上来而已。

以下内容通常不适合作为针对一般公众的科学随笔的选题:重大科学突破(比如粒子物理学的新发现)、新科诺贝尔科学奖或者其他类似科学奖项得主的成就(有时也会有点例外)。因为这些重大的东西,大多数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读者的认知水平。

4.1.2、其次是大众文化。

科学松鼠会的愿景是“让科学流行起来”。在我看来,实际上现在科学已经脱离了“亚文化”的小圈子,在通往流行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了。大众文化产品中有很多以科学为主题的,或者借鉴了科学元素的,比如美剧《生活大爆炸》。它们会成为很好的科学传播的着力点。

“谣言”也是一种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用法国人让-诺埃尔·卡普费雷(《谣言》作者)的话说,谣言是“最古老的媒体”。它具有独特的传播途径和流变方式。它们之所以能够兴起,是因为其内容最大程度地贴合了“有用”或者“有趣”的条件。正因为传播广泛,所以集中针对谣言发力,也相对容易获得好的效果。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果壳网策划制作了【谣言粉碎机】这个主题站的原因——进入到社会公众最直接的需求中。

4.1.3、最后,有些话题无论何时都值得说。

这些话题,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存在一个规模较大的潜在受众群。健康话题(偏养生)总是最大的热点,也因此成为大师们的战场。食品安全,如今已经是风口浪尖的话题了。情感、职场、宠物……也都是潜力选题扎堆出现的领域。

4.2如何写出“我想写的东西”

上面我们讨论的这些选题,实际上是“什么可以让我写”,是被动的选题。如果主动一点,碰到了“我想要写点什么”呢?以小见大。一个人所学的专业可能很复杂,很难让人理解。那么可以简化之,让它变得好理解。那就要从一般人熟悉的小事写起。从小的切入口进入,写大专业、大技术。

5、写作的方法

5.1、《肉蒲团》告诉我们……

终于说到正题了……来说说写作的方法吧。

现在大家都知道,清代有个大学者叫李渔的,对器官移植有点研究,写过一本《肉蒲团》。其实,李渔涉猎广泛,对写作学也很有心得。他曾经谈及“场中作文”,就是说我们参加高考写作文,“有倒骗主司入彀之法”有办法忽悠阅卷老师。这个办法就8个字,叫奇句夺目,魅语摄魂。奇句夺目是说开头,魅语摄魂是说结尾。结尾跟咱没关系,咱只要关心开头,奇句夺目。

真正的开头,不是开篇第一句话,而是标题。标题要夺目。起标题有两种方法,一是动笔之初就设计好,一是写完以后再总结。建议是使用第一种。刚开始进行写作训练的人,很难做到“渐入佳境”,会越写越散。一开始立好标题,确定要写的东西,会对写作有很大帮助。

那么,什么样的标题是好标题?前面说了,科学随笔基本上是说明文,所以标题越明确越好。让读者看一眼就知道你想说什么。

1/直接说出新闻点;

2/直接写出这个话题中最有趣的内容;

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本文的标题。

3/问句是很好的选择。

对作者来说,接下来的写作就要围绕着解答这个问题而展开,这个问句就成了写作的纲领;对读者来说,他看到这个问句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成了他的问题,产生了“代入感”,更容易让他对文章内容产生兴趣。

网络载体与平面媒体的标题结构、阅读方式完全不同,所以一个好的平媒标题,可能在网上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前者常常有副题、眉题的襄助,读者也无需多一次点击,就能看到导语,从而了解文章大局。比如我前两天对果壳网两篇文章总结的“鲸家之绝唱,无孕之离骚”、“螳螂捕谣言,粉碎机在后”,用到平媒或许可以,但因为信息不完备,表述也较为崎岖,所以不应直接用作网络标题,而适合出现在导语当中。

标题要简单、清晰,不等于标题里可以出现陈词滥调。有一些东西是绝对不可以,或者要尽量避免出现在标题里的。(当然,凡事皆有例外)

5.1.1、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不是好标题。

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或者说名词性偏正短语,定语+的+中心语。所以标题当中尽量避免类似的“的”。这样的标题较为静态,而且常常让人无法从标题中窥见主要内容。

5.1.2、不要出现“XX和XX”,尽量少出现“从……到……”。

原因同上。

5.1.3、不要出现“一道风景”、“风景线”之类的陈词滥调。稿子本身也不要出现。

5.1.4、标题中最好出现动词,最最好标题本身是动态。

5.2 标题之后是导语。

很多人不会写导语,如同不会起标题一样。导语的意义在于总括全文内容,提示本文最有意思的部分。所以如果有新闻简述新闻,有流言简述流言,再把标题里的问句重复一遍,或者把内文中最抓人的内容点出来就构成了导语的基本框架。

5.3下面,可以写正文了。正文部分说4个问题:

5.3.1、术语一定不能使用吗?(约等于要引用实验数据吗?)

术语,能不用尽量不用。回避不了的时候就设法把它说清楚。如果一个术语无法在100字以内说清楚,那么很可能根本就不应该写到它。在大多数情况下,实验数据也是一样,没人愿意读实验数据。除非这个数据关涉到文章的核心问题、具有某个有趣的侧面,而且极易让普通读者理解。

5.3.2、不太可靠的信息是否可以援引?

不太可靠的信息当然可以被援引。这就是八卦,说好听一点就是逸闻。不要看不起八卦,牛顿的苹果就是八卦。所以,恰当的使用八卦是很好的做法。对于人物写作来说,八卦可能比严肃的、真正的事件更能呈现人物的特点……;在其他随笔当中,八卦是很好的阅读调味品。所以,八卦并不可怕,只要恰当的使用就可以了。

5.3.3、巧用自己的经验

在科学随笔的写作中使用自己的经验是非常好的做法。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这可以拉近他们与科学的距离,让他们产生一些类似切身体验的东西。

6、一些基本的格式规则。

这个稿子大概是给怎样的一个版面来写的,这个版面对稿件是否有一些特别的要求。或者需要了解一些大众阅读的一般规律:没有人愿意读长篇大论,但是如果一个长篇大论被分拆成了几个部分,那么阅读压力就没那么大了,所以如果一篇稿子会长于1500字,那么最好有所规划,把它分成几个部分,再用一些小标题来提领这些部分。

7、最后的话

本来,这样一篇文章应该包含很多用例。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将几乎所有用例全部删除了。旧样本各有不同,机械效仿毫无意义。放下包袱,提起笔来,实际操作一下,才是最好的办法。

0
相关文章
<p>本文作者:moogee</p><p><strong>如何写一篇科学随笔——内有张开大嘴的《肉蒲团》</strong></p> <p>文/拇姬(作者为科学松鼠会成员,果壳网主编)</p> <p><img class="aligncenter size-full wp-image-53920" title="muji" src="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11/05/muji.jpg" alt="" width="400" height="365" /></p> <p>我是一个文科生,没有接受过正式的科学训练,也没什么直接进行科学写作的经验,倒是写过小说(看标题就知道了,“内有张开大嘴的”源于冯内古特的《冠军早餐》)……让我来说这个话题,其实有点怪怪的。以下内容都来自我的编辑职业经验。从理论上说,这些经验仅对我个人及我的合作者有效。不过,如果能为其他作者,特别是刚入行的科学作者提供些许借鉴,也是一件幸事。</p> <h1><strong>1</strong><strong>、受众</strong></h1> <p>科学传播不是自娱自乐。一个科学作者写出了一篇科学文章(科学随笔),如同制造了一件产品,当它进入消费环节,被别人使用之后,价值才体现出来。如何顺利地让这些产品的价值得以体现?要注意的无非是“二有”:有用和有趣。对于“(在某个具体领域中相对而言)较低年级”的读者来说,帮助他们获得新知,解答疑惑,是为有用;对另外一些读者来说,将科学信息、科学描述略加改造,使之具备一定的(广义的)娱乐属性,是为有趣。</p> <p>实际上,有用和有趣所针对的不仅仅是科学传播,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覆盖了所有信息的传播过程。我们打开电视、收音机或者报刊,所看到的那些值得关注的信息,大体上都包含在这两个方向之内。接下来的讨论,将以此作为基本出发点。</p> <h1><strong>2</strong><strong>、科学随笔</strong></h1> <p>从文体的角度而言,科学随笔是什么?其实科学随笔不是“随笔”,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说明文——科学说明文。所以,科学随笔大抵要遵循说明文的规则和要求。我们必须明白这一点。</p> <p>以科学松鼠会的Dr.U征文为例。这个活动的要求“将问题理解透,再用通俗有趣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要求。结果,很多作者将“通俗有趣”理解成了科幻小说……当然,这不是说科学写作不能写成其他类型的文体。</p> <h1><strong>3</strong><strong>、文献</strong></h1> <p>科学写作和其他类型的写作最核心的差异在于,前者必须提供切实可考的信息。其所述内容必须有所依据。这种可考信息的传达,往往是判定一篇科学随笔好还是坏的核心标准。所以,是否知道在哪里可以查找到相关信息,是否有快速有效的获得这些信息是科学写作的关键准备。因为科学作者所做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把这些信息传达出来。</p> <p>我这里说的是“可考”的信息,而非“可靠”的。事实上,我并不认为科学传播一定要传播“正确的”信息,我们也大可以讨论些“不正确的”信息——被歪曲了的、传说中的、存在错讹的、似是而非的、陈旧的、完全胡说八道的信息——只是,在提及这些信息的时候,强调它们的“不正确”属性即可。这些“不正确”有时会成为一种调节气氛的手段,有时也可以成为传播的主题——告诉大家“谬误是什么”。</p> <h1><strong>4</strong><strong>、写作的内容</strong></h1> <p><strong>4.1</strong><strong>、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选题?</strong></p> <p>刚开始尝试参与科学传播工作的人,往往会犯一个错误,即仅从自己的专业立场出发,来从事科学传播工作。这个错误往往表现为:1、将作者自己的兴趣点等同于读者的兴趣点;2、致力于介绍本领域内的前沿成果、最新发现。</p> <p>我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一直会强调“所有新闻都是科学新闻”。在可能的情况下,我总是会避免在“科学新闻”内部寻找科学传播的切入点;而是从其他方面来引入科学。事实上,科学传播是“传播”的一个类型,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最好能多了解一些“别人在传播什么”。</p> <p>大致来说,存在三条途径:</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strong>4.1.1</strong><strong>、首先是新闻热点。</strong></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正如我在前面所述,“所有新闻都是科学新闻”。理论上说,所有新闻当中都可以找到科学传播的切入点——当然,要不要这么做,值不值得这么做,也是需要考量的问题。新闻事实本身,是第一落点;新闻事实的延伸内容,是第二落点。即使科学和第一落点无关,也肯定可以被塞进第二落点,甚至是新闻中提及的某个细节。事实上,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由头、一个引子,把读者的目光拉到自己的文章上来而已。</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以下内容通常不适合作为针对一般公众的科学随笔的选题:重大科学突破(比如粒子物理学的新发现)、新科诺贝尔科学奖或者其他类似科学奖项得主的成就(有时也会有点例外)。因为这些重大的东西,大多数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读者的认知水平。</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strong>4.1.2</strong><strong>、其次是大众文化。</strong></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科学松鼠会的愿景是“让科学流行起来”。在我看来,实际上现在科学已经脱离了“亚文化”的小圈子,在通往流行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了。大众文化产品中有很多以科学为主题的,或者借鉴了科学元素的,比如美剧《生活大爆炸》。它们会成为很好的科学传播的着力点。</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谣言”也是一种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用法国人让-诺埃尔·卡普费雷(《谣言》作者)的话说,谣言是“最古老的媒体”。它具有独特的传播途径和流变方式。它们之所以能够兴起,是因为其内容最大程度地贴合了“有用”或者“有趣”的条件。正因为传播广泛,所以集中针对谣言发力,也相对容易获得好的效果。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果壳网策划制作了【<a href="http://www.guokr.com/site/fact/" target="_blank">谣言粉碎机</a>】这个主题站的原因——进入到社会公众最直接的需求中。</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strong>4.1.3</strong><strong>、最后,有些话题无论何时都值得说。</strong></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这些话题,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存在一个规模较大的潜在受众群。健康话题(偏养生)总是最大的热点,也因此成为大师们的战场。食品安全,如今已经是风口浪尖的话题了。情感、职场、宠物……也都是潜力选题扎堆出现的领域。</p> <p><strong>4.2</strong><strong>如何写出“我想写的东西”</strong></p> <p>上面我们讨论的这些选题,实际上是“什么可以让我写”,是被动的选题。如果主动一点,碰到了“我想要写点什么”呢?以小见大。一个人所学的专业可能很复杂,很难让人理解。那么可以简化之,让它变得好理解。那就要从一般人熟悉的小事写起。从小的切入口进入,写大专业、大技术。</p> <h1><strong>5</strong><strong>、写作的方法</strong></h1> <p><strong>5.1</strong><strong>、《肉蒲团》告诉我们……</strong></p> <p>终于说到正题了……来说说写作的方法吧。</p> <p>现在大家都知道,清代有个大学者叫李渔的,对器官移植有点研究,写过一本《肉蒲团》。其实,李渔涉猎广泛,对写作学也很有心得。他曾经谈及“场中作文”,就是说我们参加高考写作文,“有倒骗主司入彀之法”有办法忽悠阅卷老师。这个办法就8个字,叫奇句夺目,魅语摄魂。奇句夺目是说开头,魅语摄魂是说结尾。结尾跟咱没关系,咱只要关心开头,奇句夺目。</p> <p>真正的开头,不是开篇第一句话,而是标题。标题要夺目。起标题有两种方法,一是动笔之初就设计好,一是写完以后再总结。建议是使用第一种。刚开始进行写作训练的人,很难做到“渐入佳境”,会越写越散。一开始立好标题,确定要写的东西,会对写作有很大帮助。</p> <p>那么,什么样的标题是好标题?前面说了,科学随笔基本上是说明文,所以标题越明确越好。让读者看一眼就知道你想说什么。</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strong>1/</strong><strong>直接说出新闻点;</strong></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strong>2/</strong><strong>直接写出这个话题中最有趣的内容;</strong></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本文的标题。<strong> </strong></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strong>3/</strong><strong>问句是很好的选择。</strong></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对作者来说,接下来的写作就要围绕着解答这个问题而展开,这个问句就成了写作的纲领;对读者来说,他看到这个问句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成了他的问题,产生了“代入感”,更容易让他对文章内容产生兴趣。</p> <p>网络载体与平面媒体的标题结构、阅读方式完全不同,所以一个好的平媒标题,可能在网上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前者常常有副题、眉题的襄助,读者也无需多一次点击,就能看到导语,从而了解文章大局。比如我前两天对果壳网两篇文章总结的“鲸家之绝唱,无孕之离骚”、“螳螂捕谣言,粉碎机在后”,用到平媒或许可以,但因为信息不完备,表述也较为崎岖,所以不应直接用作网络标题,而适合出现在导语当中。</p> <p>标题要简单、清晰,不等于标题里可以出现陈词滥调。有一些东西是绝对不可以,或者要尽量避免出现在标题里的。(当然,凡事皆有例外)</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strong>5.1.1</strong><strong>、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不是好标题。</strong></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或者说名词性偏正短语,定语+的+中心语。所以标题当中尽量避免类似的“的”。这样的标题较为静态,而且常常让人无法从标题中窥见主要内容。</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strong>5.1.2</strong><strong>、不要出现“XX和XX”,尽量少出现“从……到……”。</strong></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原因同上。</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strong>5.1.3</strong><strong>、不要出现“一道风景”、“风景线”之类的陈词滥调。稿子本身也不要出现。</strong></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strong>5.1.4</strong><strong>、标题中最好出现动词,最最好标题本身是动态。</strong></p> <p><strong>5.2 </strong><strong>标题之后是导语。</strong></p> <p>很多人不会写导语,如同不会起标题一样。导语的意义在于总括全文内容,提示本文最有意思的部分。所以如果有新闻简述新闻,有流言简述流言,再把标题里的问句重复一遍,或者把内文中最抓人的内容点出来就构成了导语的基本框架。</p> <p><strong>5.3</strong><strong>下面,可以写正文了。正文部分说4个问题:</strong></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strong>5.3.1</strong><strong>、术语一定不能使用吗?(约等于要引用实验数据吗?)</strong></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术语,能不用尽量不用。回避不了的时候就设法把它说清楚。如果一个术语无法在100字以内说清楚,那么很可能根本就不应该写到它。在大多数情况下,实验数据也是一样,没人愿意读实验数据。除非这个数据关涉到文章的核心问题、具有某个有趣的侧面,而且极易让普通读者理解。</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strong>5.3.2</strong><strong>、不太可靠的信息是否可以援引?</strong></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不太可靠的信息当然可以被援引。这就是八卦,说好听一点就是逸闻。不要看不起八卦,牛顿的苹果就是八卦。所以,恰当的使用八卦是很好的做法。对于人物写作来说,八卦可能比严肃的、真正的事件更能呈现人物的特点……;在其他随笔当中,八卦是很好的阅读调味品。所以,八卦并不可怕,只要恰当的使用就可以了。</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strong> </strong></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strong>5.3.3</strong><strong>、巧用自己的经验</strong></p> <p style="padding-left: 30px;">在科学随笔的写作中使用自己的经验是非常好的做法。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这可以拉近他们与科学的距离,让他们产生一些类似切身体验的东西。</p> <h1>6<strong>、一些基本的格式规则。</strong></h1> <p>这个稿子大概是给怎样的一个版面来写的,这个版面对稿件是否有一些特别的要求。或者需要了解一些大众阅读的一般规律:没有人愿意读长篇大论,但是如果一个长篇大论被分拆成了几个部分,那么阅读压力就没那么大了,所以如果一篇稿子会长于1500字,那么最好有所规划,把它分成几个部分,再用一些小标题来提领这些部分。</p> <h1><strong>7</strong><strong>、最后的话</strong></h1> <p>本来,这样一篇文章应该包含很多用例。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将几乎所有用例全部删除了。旧样本各有不同,机械效仿毫无意义。放下包袱,提起笔来,实际操作一下,才是最好的办法。</p> <div style="margin-bottom:10px"><div class="bshare-custom icon-medium"><a title="分享到新浪微博" class="bshare-sinaminiblog" href="javascript:void(0);"></a><a title="分享到人人网" class="bshare-renren" href="javascript:void(0);"></a><a title="分享到豆瓣" class="bshare-douban" href="javascript:void(0);"></a><a title="分享到腾讯微博" class="bshare-qqmb" href="javascript:void(0);"></a><a title="分享到开心网" class="bshare-kaixin001" href="javascript:void(0);"></a><a title="分享到QQ空间" class="bshare-qzone" href="javascript:void(0);"></a><a title="分享到网易微博" class="bshare-neteasemb" href="javascript:void(0);"></a><a title="分享到Facebook" class="bshare-facebook" href="javascript:void(0);"></a><a title="分享到Twitter" class="bshare-twitter" href="javascript:void(0);"></a><a title="更多平台" class="bshare-more bshare-more-icon more-style-addthis"></a><span class="BSHARE_COUNT bshare-share-count">0</span></div><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charset="utf-8" src="http://static.bshare.cn/b/buttonLite.js#style=-1&uuid=6602adc5-bd7a-43d1-8037-f8e449a3afc5&pophcol=2&lang=zh"></script><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charset="utf-8" src="http://static.bshare.cn/b/bshareC0.js"></script></div><strong>相关文章</strong><div class="my-related-posts-box" style="width:100%;height:100%;clear:both;text-align:center;overflow:hidden;"> <a href="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4227" class="my-related-posts" style="width:112px;height:180px;float:left;text-align:center;border:1px solid #f5f5f5;border-bottom-style:none;border-top-style:none;padding:0px;margin:1px;text-decoration:none;" onmouseover="this.style.border='1px solid #CCC';this.style.background='#E2E2E2';this.style.borderBottom='none';this.style.borderTop='none'" onmouseout="this.style.background='';this.style.border='1px solid #f5f5f5';this.style.borderBottom='none';this.style.borderTop='none'"> <span class="my-related-posts-panel" style="padding:3px 0;"><img class="my-related-posts-img" src="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11/05/squirrels-for-peace-t-shirt-nature-humorous-funny_1253933-144x144.jpg" style="width:106px;height:106px;border:1px solid #f0f0f0;padding:1px;margin:1px;" /></span> <span class="my-related-posts-text"><span class="my-related-posts-title" style="font-size:11px;font-family:sans-serif;font-weight:700;line-height:140%;text-align:left;">[特别专题]加入松鼠会,是过程而非结局</span></span> </a> <a href="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4274" class="my-related-posts" style="width:112px;height:180px;float:left;text-align:center;border:1px solid #f5f5f5;border-bottom-style:none;border-top-style:none;padding:0px;margin:1px;text-decoration:none;" onmouseover="this.style.border='1px solid #CCC';this.style.background='#E2E2E2';this.style.borderBottom='none';this.style.borderTop='none'" onmouseout="this.style.background='';this.style.border='1px solid #f5f5f5';this.style.borderBottom='none';this.style.borderTop='none'"> <span class="my-related-posts-panel" style="padding:3px 0;"><img class="my-related-posts-img" src="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11/05/p972537782-144x144.jpg" style="width:106px;height:106px;border:1px solid #f0f0f0;padding:1px;margin:1px;" /></span> <span class="my-related-posts-text"><span class="my-related-posts-title" style="font-size:11px;font-family:sans-serif;font-weight:700;line-height:140%;text-align:left;">[特别专题]一位科学记者眼中的科学媒体</span></span> </a> <a href="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4221" class="my-related-posts" style="width:112px;height:180px;float:left;text-align:center;border:1px solid #f5f5f5;border-bottom-style:none;border-top-style:none;padding:0px;margin:1px;text-decoration:none;" onmouseover="this.style.border='1px solid #CCC';this.style.background='#E2E2E2';this.style.borderBottom='none';this.style.borderTop='none'" onmouseout="this.style.background='';this.style.border='1px solid #f5f5f5';this.style.borderBottom='none';this.style.borderTop='none'"> <span class="my-related-posts-panel" style="padding:3px 0;"><img class="my-related-posts-img" src="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11/05/p834050545-144x144.jpg" style="width:106px;height:106px;border:1px solid #f0f0f0;padding:1px;margin:1px;" /></span> <span class="my-related-posts-text"><span class="my-related-posts-title" style="font-size:11px;font-family:sans-serif;font-weight:700;line-height:140%;text-align:left;">[特别专题]如何在科学松鼠会学写作</span></span> </a> <a href="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4165" class="my-related-posts" style="width:112px;height:180px;float:left;text-align:center;border:1px solid #f5f5f5;border-bottom-style:none;border-top-style:none;padding:0px;margin:1px;text-decoration:none;" onmouseover="this.style.border='1px solid #CCC';this.style.background='#E2E2E2';this.style.borderBottom='none';this.style.borderTop='none'" onmouseout="this.style.background='';this.style.border='1px solid #f5f5f5';this.style.borderBottom='none';this.style.borderTop='none'"> <span class="my-related-posts-panel" style="padding:3px 0;"><img class="my-related-posts-img" src="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11/05/复件-p134805822-3-144x144.jpg" style="width:106px;height:106px;border:1px solid #f0f0f0;padding:1px;margin:1px;" /></span> <span class="my-related-posts-text"><span class="my-related-posts-title" style="font-size:11px;font-family:sans-serif;font-weight:700;line-height:140%;text-align:left;">[特别专题]每个环节,作者都有功夫可下</span></span> </a> <a href="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3993" class="my-related-posts" style="width:112px;height:180px;float:left;text-align:center;border:1px solid #f5f5f5;border-bottom-style:none;border-top-style:none;padding:0px;margin:1px;text-decoration:none;" onmouseover="this.style.border='1px solid #CCC';this.style.background='#E2E2E2';this.style.borderBottom='none';this.style.borderTop='none'" onmouseout="this.style.background='';this.style.border='1px solid #f5f5f5';this.style.borderBottom='none';this.style.borderTop='none'"> <span class="my-related-posts-panel" style="padding:3px 0;"><img class="my-related-posts-img" src="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11/05/s2147159-144x144.jpg" style="width:106px;height:106px;border:1px solid #f0f0f0;padding:1px;margin:1px;" /></span> <span class="my-related-posts-text"><span class="my-related-posts-title" style="font-size:11px;font-family:sans-serif;font-weight:700;line-height:140%;text-align:left;">[特别专题]科学写作教师技巧谈</span></span> </a> </div> <div class="my-related-posts-clearboth" style="clear:both;height:1px;overflow:hidden;"></div>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