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4日星期五

事与愿违的全球气候变暖末日论

根据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者们的研究结果,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如果描述的过于负面,可能导致负效应,降低人们对于低碳生活的积极性。

“我们的研究显示,对于全球气候变暖后果过于灾难性的暗示会对人们将地球视为安全、稳定以及公平的基本倾向产生威胁。而结果可能就会使得他们对于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不再十分相信。”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心理学的Robb Willer这么认为,他是这篇将会发表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一月份期刊上的文章的共同作者。

“信息越是吓人,越是会让那些认为世界是基本稳定及公平的人们产生否定的意见。”Matthew Feinberg心理学博士,同时也是这篇文章的共同作者,也同意这个意见。

但是如果科学家及其拥护者可以将它们的发现用非末日预言式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对全球变暖提供解决的方法,Willer认为,绝大多数人就不会再纠结于他们的怀疑论。

最近的十几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支持全球陆地与海洋正在升温。其中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被视为升温的一个重要因素。

尽管证据堆积如山,在今年早期时候进行的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48%的美国公民认为全球气候变暖被夸大了,19%的人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永远不会发生。在1997年的盖洛普民意调查中,同样的问题,认为论调被夸大的人是31%。

基于这种看似矛盾的趋势,Feinberg和Willer尝试去寻找这种影响对气候变化态度的心理学因素。

在第一个研究中,97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参与了关于其政治态度、对于全球变暖的怀疑以及对世界的公平性的意见调查。被试会被问及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下面的说法,例如“我相信,大部分人得到了他们应该得到的东西。”和“我对于公平始终会战胜不公平很有信心。”等,从而得到一份“世界公正性量表”,以此衡量人们对自己与他人所处世界公平性的信心。

然后,被试会阅读一段关于全球变暖的新闻报道。文章开始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真实数据,但是其中一半的被试会读到以灾难性论调警告全球气候变暖后果结尾的文章,另外一半的被试读到的文章结尾则是集中于气候变化的潜在解决方式的正面信息,例如能降低碳排放量的技术革新。

结果显示,这些阅读了正面信息的人会更倾向于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来接受对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存在,并且对于运用科技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更有信心。另外,当面对正面报道时,那些在世界公正性量表中得分较高的人会较少地对全球变暖警告产生怀疑。而相反的,那些接受末日论调的人则会倾向于对全球气候变暖警告产生更多的怀疑,特别是那些在世界公正性量表中得分较高的人。

第二个研究 通过Craigslist网站调查了来自美国30个城市的45名志愿者,研究人员特别分析了是否增强个体的世界公正性信念会增加其对于全球气候变暖警告的怀疑性。

研究者让其中一半的志愿者整理一些例如“正义总是占上风”的语句,让他们在研究测验中倾向于世界是公正的态度。然后这些志愿者会观看一段关于无辜的儿童受到伤害的录像,以此来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对于下一代的威胁。

结果显示,那些先前被公正世界暗示过的志愿者对于录像的反应是,对全球变暖的态度更加质疑,并且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降低自己碳足迹的意愿更低。

总之,这项研究表明,“一个诉求如果基于恐惧,特别是如果没有提供明确的解决方法,可能会事与愿违,损伤该信息试图达到的效果。”

来源:physorg网站11月17日报道

何畏 编译,白鸟 审稿

<p>本文作者:资讯小分队</p><p><img class="alignleft" src="http://www.guokr.com/gkimage/lj/xz/0x/ljxz0x.png" alt="" width="260" height="196" />根据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者们的研究结果,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如果描述的过于负面,可能导致负效应,降低人们对于低碳生活的积极性。</p> <p>“我们的研究显示,对于全球气候变暖后果过于灾难性的暗示会对人们将地球视为安全、稳定以及公平的基本倾向产生威胁。而结果可能就会使得他们对于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不再十分相信。”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心理学的Robb Willer这么认为,他是这篇将会发表在《心理科学》(<em>Psychological Science</em>)一月份期刊上的文章的共同作者。</p> <p>“信息越是吓人,越是会让那些认为世界是基本稳定及公平的人们产生否定的意见。”Matthew Feinberg心理学博士,同时也是这篇文章的共同作者,也同意这个意见。</p> <p>但是如果科学家及其拥护者可以将它们的发现用非末日预言式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对全球变暖提供解决的方法,Willer认为,绝大多数人就不会再纠结于他们的怀疑论。</p> <p>最近的十几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支持全球陆地与海洋正在升温。其中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被视为升温的一个重要因素。</p> <p>尽管证据堆积如山,在今年早期时候进行的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48%的美国公民认为全球气候变暖被夸大了,19%的人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永远不会发生。在1997年的盖洛普民意调查中,同样的问题,认为论调被夸大的人是31%。</p> <p>基于这种看似矛盾的趋势,Feinberg和Willer尝试去寻找这种影响对气候变化态度的心理学因素。</p> <p>在第一个研究中,97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参与了关于其政治态度、对于全球变暖的怀疑以及对世界的公平性的意见调查。被试会被问及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下面的说法,例如“我相信,大部分人得到了他们应该得到的东西。”和“我对于公平始终会战胜不公平很有信心。”等,从而得到一份“世界公正性量表”,以此衡量人们对自己与他人所处世界公平性的信心。</p> <p>然后,被试会阅读一段关于全球变暖的新闻报道。文章开始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真实数据,但是其中一半的被试会读到以灾难性论调警告全球气候变暖后果结尾的文章,另外一半的被试读到的文章结尾则是集中于气候变化的潜在解决方式的正面信息,例如能降低碳排放量的技术革新。</p> <p>结果显示,这些阅读了正面信息的人会更倾向于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来接受对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存在,并且对于运用科技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更有信心。另外,当面对正面报道时,那些在世界公正性量表中得分较高的人会较少地对全球变暖警告产生怀疑。而相反的,那些接受末日论调的人则会倾向于对全球气候变暖警告产生更多的怀疑,特别是那些在世界公正性量表中得分较高的人。</p> <p>第二个研究 通过Craigslist网站调查了来自美国30个城市的45名志愿者,研究人员特别分析了是否增强个体的世界公正性信念会增加其对于全球气候变暖警告的怀疑性。</p> <p>研究者让其中一半的志愿者整理一些例如“正义总是占上风”的语句,让他们在研究测验中倾向于世界是公正的态度。然后这些志愿者会观看一段关于无辜的儿童受到伤害的录像,以此来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对于下一代的威胁。</p> <p>结果显示,那些先前被公正世界暗示过的志愿者对于录像的反应是,对全球变暖的态度更加质疑,并且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降低自己碳足迹的意愿更低。</p> <p>总之,这项研究表明,“一个诉求如果基于恐惧,特别是如果没有提供明确的解决方法,可能会事与愿违,损伤该信息试图达到的效果。”</p> <p><div class="editornote"><p></p></div></p> <p><div class="editorsource"></p> <p>来源:<a href="http://www.physorg.com/news/2010-11-doomsday-messages-global-backfire.html" target="_blank">physorg网站11月17日报道</a></p> <p>何畏 编译,<a href="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author/newgnaw" target="_blank">白鸟</a> 审稿</p> <p><div><a href="http://www.science360.gov" target="_blank" style="margin-right:15px"><img src="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themes/isongshu/images/sci360.jpg"></a><a href="http://pansci.tw/" target="_blank" style="margin-right:15px"><img src="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11/04/pansci-logo-150_75.png"></a></div></div><div style="margin: 10px 0pt; font-size: 13px; padding: 8px; border: 1px solid rgb(255, 174, 79); background: none repeat scroll 0pt 0pt rgb(255, 246, 207); color: rgb(120, 120, 120);"><a href="http://songshuhui.net/contribute">想分享科技新鲜事,跟大伙儿谈论热点话题背后的科学?却懒得写长文章,或不知怎么参与?现在可以编译短文或写原创小文章,投稿给资讯频道,与大家共享信息。  详情 >></a></div></p>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