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是自然界中最轻最柔最细的天然纤维,被广泛用于织制各种绸缎和针织品,在工业、国防和医药等领域也有大量应用。
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蚕丝都来自家养的桑蚕(也叫家蚕)茧。栽桑养蚕起源于中国,距今约有6000多年的历史。几千年的养殖过程使得桑蚕茧易于抽丝和染色。
桑蚕蚕丝的提取只需经过相对简单的处理,而由于野蚕茧表面附有矿物层,野蚕丝的提取一直都是一个近乎不可能的难题。野蚕茧表面的矿物层一旦被去除,就能够得到商用价值极高的野蚕丝,这种长度和品质都极佳的天然纤维将大大促进丝制品相关产业的发展。
最近,一本名叫《生物大分子》(Biomacromolecules)的杂志中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来自英国和肯尼亚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使用酸性 溶液去除野蚕茧表面矿物的新方法,降低了野蚕丝的提取难度,并表示去除野蚕茧表层矿物之后,能够较为容易地获得优质长蚕丝。他们还尝试了多种酸性溶液,试 图找到一种能够有效去除矿物质的同时不对蚕丝产生任何破坏的最佳选择。
一种叫做白斑枯叶蛾(Gonometa postica)的茧面附着矿物为一水草酸钙(calcium oxalate monohydrate)。有证据表明乙二胺四乙酸(EDTA)可以有选择性地去除一水草酸钙,完好地保留丝胶物质,避免蚕丝蛋白纤维丝的破坏和缠结,使 得野蚕丝可以通过热湿处理提取。这种方法显然有别于标准的“脱胶法”,而是一种“矿物去除法”。机械测试表明,相比现用的相对粗糙的脱胶、梳理或者干燥抽 丝等方法,这种新技术使得蚕丝不易断裂,大大减少了抽丝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破坏。这一项新技术的发现,将有可能极大促进丝制品产业的发展,使丝制品产业拓展 到亚洲之外的新地域。
作为这项研究的参与者之一,来自牛津大学的动物学家弗里茨•沃拉斯(Fritz Vollrath)说:“你选择用化学手段去除矿物质,但你一定不会选择那些低劣的方式,你绝不会愿意选择那些会有损蚕丝质量的方式。因为家养桑蚕丝和野 蚕丝在质地与颜色方面都有所区别,野蚕丝会受到时尚产业的高度青睐。”
沃拉斯博士(Dr. Vollrath)还说:“由于轻薄,丝制品所占空间非常小,是价值极高的产品。而作为农产品,它对于贫困地区的发展确实是意义非凡。”他和他的同事们正在为这一项新技术申请专利。
目前丝制品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印度。然而由于气候适宜繁殖与生长,非洲和南美洲有大量的野蚕分布。这一新技术的发现将有可能使丝制品的发展拓展到非洲和南美洲。不仅对亚洲丝制品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对非洲和南美洲的丝制品产业同样有着革命性的影响。
作为丝绸的发源地,中国凭借盛产桑蚕的优势曾一度垄断了高利润的丝制品行业。然而这一项新技术的发现与应用将把非洲和南美洲带入到竞争队伍中来,为丝制品行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p>蚕丝是自然界中最轻最柔最细的天然纤维,被广泛用于织制各种绸缎和针织品,在工业、国防和医药等领域也有大量应用。</p> <p>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蚕丝都来自家养的桑蚕(也叫家蚕)茧。栽桑养蚕起源于中国,距今约有6000多年的历史。几千年的养殖过程使得桑蚕茧易于抽丝和染色。</p> <div id="attachment_57425" class="wp-caption alignnone" style="width: 610px"><a href="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11/07/24silkspan-articleLarge.jpg"><img class="size-full wp-image-57425" title="24silkspan-articleLarge" src="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11/07/24silkspan-articleLarge.jpg" alt="" width="600" height="330" /></a><p class="wp-caption-text">野蚕茧很难剥茧抽丝</p></div> <p>桑蚕蚕丝的提取只需经过相对简单的处理,而由于野蚕茧表面附有矿物层,野蚕丝的提取一直都是一个近乎不可能的难题。野蚕茧表面的矿物层一旦被去除,就能够得到商用价值极高的野蚕丝,这种长度和品质都极佳的天然纤维将大大促进丝制品相关产业的发展。</p> <p>最近,一本名叫《生物大分子》(Biomacromolecules)的杂志中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来自英国和肯尼亚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使用酸性 溶液去除野蚕茧表面矿物的新方法,降低了野蚕丝的提取难度,并表示去除野蚕茧表层矿物之后,能够较为容易地获得优质长蚕丝。他们还尝试了多种酸性溶液,试 图找到一种能够有效去除矿物质的同时不对蚕丝产生任何破坏的最佳选择。</p> <p>一种叫做白斑枯叶蛾(Gonometa postica)的茧面附着矿物为一水草酸钙(calcium oxalate monohydrate)。有证据表明乙二胺四乙酸(EDTA)可以有选择性地去除一水草酸钙,完好地保留丝胶物质,避免蚕丝蛋白纤维丝的破坏和缠结,使 得野蚕丝可以通过热湿处理提取。这种方法显然有别于标准的“脱胶法”,而是一种“矿物去除法”。机械测试表明,相比现用的相对粗糙的脱胶、梳理或者干燥抽 丝等方法,这种新技术使得蚕丝不易断裂,大大减少了抽丝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破坏。这一项新技术的发现,将有可能极大促进丝制品产业的发展,使丝制品产业拓展 到亚洲之外的新地域。</p> <p>作为这项研究的参与者之一,来自牛津大学的动物学家弗里茨•沃拉斯(Fritz Vollrath)说:“你选择用化学手段去除矿物质,但你一定不会选择那些低劣的方式,你绝不会愿意选择那些会有损蚕丝质量的方式。因为家养桑蚕丝和野 蚕丝在质地与颜色方面都有所区别,野蚕丝会受到时尚产业的高度青睐。”</p> <p>沃拉斯博士(Dr. Vollrath)还说:“由于轻薄,丝制品所占空间非常小,是价值极高的产品。而作为农产品,它对于贫困地区的发展确实是意义非凡。”他和他的同事们正在为这一项新技术申请专利。</p> <p>目前丝制品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印度。然而由于气候适宜繁殖与生长,非洲和南美洲有大量的野蚕分布。这一新技术的发现将有可能使丝制品的发展拓展到非洲和南美洲。不仅对亚洲丝制品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对非洲和南美洲的丝制品产业同样有着革命性的影响。</p> <p>作为丝绸的发源地,中国凭借盛产桑蚕的优势曾一度垄断了高利润的丝制品行业。然而这一项新技术的发现与应用将把非洲和南美洲带入到竞争队伍中来,为丝制品行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改变。</p> <p><div class="editorsource"></p> <p>来源:<a href="http://www.nytimes.com/2011/05/24/science/24obsilk.html">《纽约时报》5月24日报道</a>、<a href="http://pubs.acs.org/stoken/presspac/presspac/abs/10.1021/bm2003362">《生物大分子》论文摘要</a></p> <p>作者:赵小浅</p> <p>审稿:<a href="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author/cfj1116" target="_blank">Fujia</a></p> <p><div><a href="http://www.science360.gov" target="_blank" style="margin-right:15px"><img src="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themes/isongshu/images/sci360.jpg"></a><a href="http://pansci.tw/" target="_blank" style="margin-right:15px"><img src="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11/04/pansci-logo-150_75.png"></a></div></div><div style="margin: 10px 0pt; font-size: 13px; padding: 8px; border: 1px solid rgb(255, 174, 79); background: none repeat scroll 0pt 0pt rgb(255, 246, 207); color: rgb(120, 120, 120);"><a href="http://songshuhui.net/contribute">想分享科技新鲜事,跟大伙儿谈论热点话题背后的科学?却懒得写长文章,或不知怎么参与?现在可以编译短文或写原创小文章,投稿给资讯频道,与大家共享信息。 详情 >></a></div></p>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