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号称能减轻对环境负担的聚乙烯(polyethylene,PE),现在看来或许也没这么无负担。聚乙烯是全世界最广泛被使用的材料,而被丢弃的塑料袋,成为人类影响环境的强烈形象。随着对塑料废弃物的忧心增加,号称「可分解」塑料也更常被使用。
加入像是铁或钴这类的过度金属元素,可以加速聚乙烯的氧化过程。这种号称「可分解」或具「生物分解性」的材料,广泛应用于食物包装及塑料袋。但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聚合材料学家Ann-Christine Albertsson,上周发表的一则综合文献回顾指出,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可分解塑料」实际如他们声称的一样被分解。
虽然「可分解塑料袋」会在环境中散成碎片,但这过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且也缺乏对碎片长期的研究。关键在于,即使没有正式研究文献支持,这类产品能在一段时间后完全分解,它们仍号称具有生物分解性。
「现在有很多文献在讨论可分解聚乙烯,但没有一篇显示高分解性」,Albertsson说,「当然,它们某种程度上分解了-一些部分崩解。但如果你是指对环境有益,这可没被证实。」
开发中国家,像是中国,也开始使用「可分解塑料」。印度也开始关注这问题,最近送了研究员加入Albertsson的研究团队。虽然有些国家已经试着改用,「真正可分解」淀粉聚乳酸合成产品,但这成本不低。而纸制品也不是个理想的替代品,因为需要消耗树木。
塑料多快被分解成碎片,主要取决于热及光照。一篇2010年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的报告指出,在英国境内,可分解之羰基塑胶,会在二到五年内分解成小碎片,接下来的分解过程就「非常缓慢」。
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的材料科学家,也是报告的作者Noreen Thomas说:「我们认为,可分解羰基塑料对环境没有益处」。
<p><a href="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11/04/news255-i1.0.jpg"><img class="alignleft size-full wp-image-53637" title="news255-i1.0" src="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11/04/news255-i1.0.jpg" alt="" width="260" height="172" /></a>这些号称能减轻对环境负担的聚乙烯(polyethylene,PE),现在看来或许也没这么无负担。聚乙烯是全世界最广泛被使用的材料,而被丢弃的塑料袋,成为人类影响环境的强烈形象。随着对塑料废弃物的忧心增加,号称「可分解」塑料也更常被使用。</p> <p>加入像是铁或钴这类的过度金属元素,可以加速聚乙烯的氧化过程。这种号称「可分解」或具「生物分解性」的材料,广泛应用于食物包装及塑料袋。但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聚合材料学家Ann-Christine Albertsson,上周发表的一则综合文献回顾指出,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可分解塑料」实际如他们声称的一样被分解。</p> <p>虽然「可分解塑料袋」会在环境中散成碎片,但这过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且也缺乏对碎片长期的研究。关键在于,即使没有正式研究文献支持,这类产品能在一段时间后完全分解,它们仍号称具有生物分解性。</p> <p>「现在有很多文献在讨论可分解聚乙烯,但没有一篇显示高分解性」,Albertsson说,「当然,它们某种程度上分解了-一些部分崩解。但如果你是指对环境有益,这可没被证实。」</p> <p>开发中国家,像是中国,也开始使用「可分解塑料」。印度也开始关注这问题,最近送了研究员加入Albertsson的研究团队。虽然有些国家已经试着改用,「真正可分解」淀粉聚乳酸合成产品,但这成本不低。而纸制品也不是个理想的替代品,因为需要消耗树木。</p> <p>塑料多快被分解成碎片,主要取决于热及光照。一篇2010年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的报告指出,在英国境内,可分解之羰基塑胶,会在二到五年内分解成小碎片,接下来的分解过程就「非常缓慢」。</p> <p>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的材料科学家,也是报告的作者Noreen Thomas说:「我们认为,可分解羰基塑料对环境没有益处」。</p> <p><div class="editorsource"></p> <p>本文來自<a href="http://pansci.tw/archives/3035" target="_blank"><strong>PanSci泛科学网</strong></a>,作者为<em> </em><em></em><a title="逆旅" href="http://pansci.tw/members/zygoptera/">逆旅</a><a href="http://pansci.tw/members/bluesky77322/" target="_blank"><em> </em><em> </em></a><em> </em></p> <p><a href="http://www.nature.com/news/2011/110421/full/news.2011.255.html" target="_blank">nature网站4月21日报道</a></p> <p><div><a href="http://www.science360.gov" target="_blank" style="margin-right:15px"><img src="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themes/isongshu/images/sci360.jpg"></a><a href="http://pansci.tw/" target="_blank" style="margin-right:15px"><img src="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11/04/pansci-logo-150_75.png"></a></div></div><div style="margin: 10px 0pt; font-size: 13px; padding: 8px; border: 1px solid rgb(255, 174, 79); background: none repeat scroll 0pt 0pt rgb(255, 246, 207); color: rgb(120, 120, 120);"><a href="http://songshuhui.net/contribute">想分享科技新鲜事,跟大伙儿谈论热点话题背后的科学?却懒得写长文章,或不知怎么参与?现在可以编译短文或写原创小文章,投稿给资讯频道,与大家共享信息。 详情 >></a></div></p>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