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二日14时28分,一个被人们永远铭记的黑色时刻。无数的生命在一瞬间离我们远去了,留下幸存者们在棚屋中面对一片废墟的家园。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无法赶到他们身边伸手援助,能做的,只有捐款和持续的关注。整整一个星期了。现在,让我们挽起手来,向离去的同胞默哀。向花朵一样凋谢的孩子,紧抱着学生的老师,护住婴儿的父母,坚持了几十个小时未能见到妻子最后一面的丈夫,以及更多的不知姓名的遇难者们,献上我们最沉痛的哀思。
灾难面前,人变得如此渺小。曾经一度,看着往上跳升的数字,我坐立不安。同胞们正在经历死亡,而我却在一边束手无策。眼中晃动的残酷画面仿佛在无声地责问:那些天花乱坠的生命奥秘,自然之理,能减少一条离去的生命吗?学理通达却不能经世致用,基础科学的意义又在哪里?也许这辈子的研究要到不知几辈子以后才能让这世界产生一点点改变,这种看不到结果的努力要到哪儿去寻找动力?一场地震,竟也撼动了内心深处自以为坚强的信念。七天,震惊,沉痛,感动,愤怒,迷茫。现在,也是时候静下心来,想一想生者的意义。
我低下头,看见一双手。血肉充盈,筋脉舒展 ,在键盘上灵活敲动。它们不是提线木偶,没有棍子牵着它们一上一下。是从我身体里传出的一股力量让它们准确地敲打每一个字母。靠着这股力量,我能听,能看,能哭,能笑,还可以把感情变成文字传递给另一些屏幕前的眼睛。我不知道这股力量来自哪里,我只知道它的名字叫做生命。
于是我想起了多年前的高中课堂上,生物老师怎样讲述一个奇迹:三个碱基组成遗传密码子,每个密码子准确地翻译出一个氨基酸,每个氨基酸准确地排列在肽链上,每条肽链精确地折叠起来组成蛋白质,每个蛋白质参与特定的化学反应,每个化学反应使细胞内的物质发生转化,每种物质的改变影响细胞的活动,每个细胞的活动决定了人体组织的功能。而各个组织与器官的协调作用,就组成了你、我、他,每一个健康的人。这个从微小的纳米尺度一直到可见的宏观尺度上层层建立的复杂系统,时时刻刻都在精确地运作着,才让我们得以吃喝、运动、排泄、休息、思考。“活着”这个词的意义,原来可以如此丰富。
那是我第一次被如此的精巧弄得发呆。安婆婆,你经历了亿万年才来到这里,费尽千辛万苦传递下来的基因组被你幸运地得到,没有因为基因缺陷造成的遗传病,没有因为突变带来的癌症,没有因为发育不良导致的恶疾……没有哪怕一点小偏差就可能使这个庞大系统运转失灵的错误,于是你健康地活着。这样的幸运,你怎么可以不珍惜,怎么可以不珍惜。
可是那些还来不及呼喊一声就被夺走的生命呢?他们难道不曾珍惜过么?无比精巧的我们,又多么渺小啊。抬起头,黑色夜空中的千亿个星系里,银河系只是其中一个;银河系的千亿个恒星中,太阳只是其中的一颗;把太阳的体积分成一百三十万份,地球只占其中的一份;从卫星上看下来,四川省只是地球上的一个点。可就在这个点上,只用了宇宙年龄的万亿分之一都不到的时间,便使百万精巧的生命蒙受了悲剧。如果我们都是大自然的造化,为什么同一个大自然又冷酷无情地摧毁自己不可复制的作品?多么苍白无用的一句追问啊。面对如此的自然之力,你怎么能够不敬畏,怎么能够不敬畏。
我们无力责问自然,唯有相互依靠。所以那一次次通力的救援闪烁着人类尊严的光芒,所以我曾为自己只能旁观他人的痛苦感到羞愧。当幼小的孩子在废墟里发出呻吟的时候,当大雨滂沱阻断了道路的时候,当交通断绝失去了一切消息的时候,数学定律还有什么用?力学公式还有什么用?大脑工作原理还有什么用??你连一点点办法都想不出来。我望着新闻图片背后打开的程序窗口,一个字也打不下去。学习,研究,兴趣,奥秘,在无法改变世界的无力感面前,突然失去了意义。
一周过去了。在弥漫哀伤的气氛中,我现在看着敲打键盘的这双手,一颗焦躁不安的心慢慢平静下来。我想虽然科学无法给予受灾的人们最直接的帮助,但他必将引领活着的人们前行。不仅仅因为知识可以帮我们避免灾难——固然,理论的进步能更准确地预测灾难的发生,技术的进步能更及时地实施救援,工程的进步来能更有效地防护和掩蔽……可也许不只是这些。透过科学的眼睛,我看见生命的结构,看见自然的规律,看见什么是宝贵的什么是平等的什么是不可侵犯的——以及什么是最值得珍惜的。科学不仅仅是一个改变世界的工具,也带给每个人生活的态度。
死难的同胞已经回归了尘土,成为自然的一部分重新开始永不停息的循环。他们在自然的怀抱中获得归宿,而作为生者的你我,唯有前行才不负这幸运的生的机会。而有所珍惜,有所敬畏,并且因此“学会感谢他人为我们做的一切”,才有力量坚强地前行。也许途中偶尔停一停,听穿过耳根的风,讲述一个生命和自然的故事。
愿我们的同胞安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